东北蛤蟆又叫东北林蛙。它是无尾目蛙科林蛙属两栖动物,别称林蛙、蛤士蟆、雪蛤。体长71—90毫米;头较扁平,头长宽相等或略宽;吻端钝圆,略突出于下颌,吻棱较明显;鼻孔位于吻眼之间,鼻间距大于眼间距而与上眼脸等宽;背侧褶在鼓膜上方呈曲折状;后肢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超过眼或鼻孔;鼓膜部位有三角形黑斑。
东北林蛙一般生活在从近海滨的丘陵至海拔90米左右山区植被较好的湿润环境中,在森林、灌丛、草地以及湖泊、水塘、沼泽和农田等多种静水域及其附近都有它的踪迹;其行动敏捷,能迅速避开敌害,不易捕捉。该蛙在一年中的活动颇有规律,大致可分为上山入林期、森林生活期、出林下山期、冬眠期四个时期。
东北蛤蟆每年于4月初开始至5月初结束,此期间要经历出河、配对、产卵和牛殖后体眠四个阶段。清明前后,即在3月末或4月初,随着冰层解冻而苏醒出盤,从河流、山溪陆续进入附近的平静河湾、水塘、水坑、沼泽或稻田等静水域内。雄蛙般先进入产卵场,多在黄昏后鸣叫,雌蛙闻声而至:雌、雄蚌相会后,雄蛙追逐雌蛙,经抱对雄蛙便停止鸣叫,雄蛙以其前肢拥抱雌蛙的腋胸部。
东北林蛙俗称“哈士蟆”,不仅能大量捕食森林、牧草和农作物的害虫,而且是中国药、肉兼用的蛙类,因而该蛙是中国的重要经济动物之一。